观印度古国青铜雕像展感言

锁心玉来源:文玩杂项


         前不久,在中国文化部和印度旅游文化部共同推动下,《天竺之魂————印度古国青铜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印度青铜文物第一次以整体展览的形式出国展出,也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自开馆以来第一次展出国外的文物,这无疑是古城西安的一件文化盛事,不出国门的西安人,在家门口就可看到来自文明古国的珍贵文物。这次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80件青铜造像大部分属于古印度波罗王朝(公元750—1150年)与朱罗王朝(公元846—1279年)时期,特别是出土于印度那烂陀寺的铜像更是与我国唐代高僧玄奘联系在一起。1300多年前唐僧玄奘从古都长安出发赴印度取经,在那烂陀寺留学达5年之久,回国后曾著有不朽名著《大唐西域记》,记载着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

  徜徉在展室大厅,仔细观赏印度古国的青铜造像,笔者只能凭直观观察看到这些印度青铜佛造像体量都不太大,大多不过高20—35厘米左右,塑像整体面容及四肢显得清瘦,塑像装饰比较繁复华丽,而想更多了解印度古国青铜造像的知识,只能借助于简单的文字说明、前言和结语,令人感到美中不足,遗憾不已!由此想到前不久一位通讯员写来的一篇稿件,题目是《博物馆办展给谁看》。这位通讯员所在的博物馆趁着十·一黄金周办了商周青铜器展,用心是好的,是想在黄金周期间观众增加可看的珍贵文物,但据这位同志讲,由于商周青铜时代久远,铭文生僻,展览中说明又少,展出效果并不理想。对照这次印度青铜雕像展,笔者以为与上边那位通讯员所说的似有同感。我是抱着极大的好奇与求知的渴望,冒着雪后很滑的路去看展出的。我想,看这个展览至少可以让我知道,印度的青铜与我国青铜器在产生时代、造型等有何不同和特点。我国青铜器产生于商周时期,但展现在面前的80件印度青铜造像的时期却相当于我国唐代。而在我国,唐代金银器、陶器、唐三彩为多,青铜器倒不多。为什么如此,从展览中无从得知。还有,在我国,通常看到的佛造像多以石刻为主;而从造型看,印象中比印度这些展出青铜造像都显得面相丰满,雍容大度,肃静庄严,不像展出的印度造像富有动感。笔者就此问题在展厅请教了有关专家。回答是我国的唐代佛造像比较世俗化、生活化,反映出佛教已经是“中国化”了。除以上问题外,笔者心中仍有问题想请教,但开幕式很快就要结束了,笔者以为博物馆办展览是为了能最大限度满足观众的需求,让观众了解展出文物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 TO后,展出外国文物,观众更期望能从与我国文物比较中认识自己,了解世界。但从这次展出看,却令人遗憾。作为一个热爱文物的观众,衷心期望博物馆每次办展览时能从普通观众的视角和需求出发,努力让观众看懂和喜欢看,比如对展出的文物,或从器形特点、或从出土特殊经历、或从蕴涵的独特文化内涵的某一点做简要说明,让观众从一次览中留下一点、二点深刻印象,获得相关文物知识,日积月累,天长日久,潜移默化,看得多了,知道的多了,必然会热爱我们民族的文物,文化素养也一定会提高。
  爱之深,责之切。为了让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说了以上的话,不妥之处,敬请方家赐教。 

当前1394人在线

回到顶部

我们都是珠宝控

下载App 立即使用体验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