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北京奥运开幕前,有媒体就“刘翔现象”出了一道思考题:假如2008奥运刘翔不是冠军……谁也没有想到,十几天后一道难度系数五个加的更大难题摆在所有人面前:当刘翔宣布因伤退赛……一切突如其来,而且绝无假设。

  你很难想象,短信决堤、网络阻塞、电视电台超频滚动播报,这一切只是围绕一个体育新闻展开。这绝对是一次史上关注度最高的伤退事件,最痛苦的是刘翔,最煎熬的是孙海平,最大面积遭遇精神考验的,却是国人真实的体育心界。

  姑且先放下刘翔伤退事件的本身不谈,从各方铺天盖地空前激烈的反应我们不难反观:这是一场怎样积重难返的精神压力啊。尽管我们每天都在喊减压减压、理解理解,但当必须用行动作答的时候,试问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理性自拔于这场漫无边际的全民激辩。怀疑已经被提前证实:摆在刘翔面前的,不是10个栏,是好几亿个栏,不是110米跑道,而是全民期待所横亘出的万水千山。

  从体育本身的层面来讲,我们完全有必要破除一些对此事件的极端情绪与复杂判断。

  有一种说法叫“见势不对,化装撤退”,认为刘翔是迫于巨大的舆论压力、对手挑战和商业保值而选择了临阵退缩。这种看法是对运动精神的不尊重和对刘翔坚韧性格本身的不了解,当刘翔那句“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退赛”的心里话和着教练孙海平热泪滚淌的时候,我为这样的怀疑感到汗颜。

  另一种看似积极实为偏激的观点认为刘翔应该“带病工作、负痛出战”,这不但是对运动人道的漠视,更有行为作秀、精神取宠之嫌。我听到有主持人在电视里站着说话不腰疼地激情演讲:“如果是我,我宁愿坚持走完110米,慢慢地将10个栏一一推倒,直到走过终点。至少我会在撤离赛场前,和9万现场观众挥手道别……”我要说,体育需要激情,但绝不是煽情,这不是体育精神,这是超女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