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地一声,两车相撞了。

摩托车的右前灯和汽车的左前灯在同一时间“玉石俱焚”。

摩托车上摔下了两个巴郎子,几乎就在一瞬间,从马路中心翻滚至路边的台阶上。

他们显然是受伤了,挣扎着想爬起来,努力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忽然,周围的人呼啦啦围了过来,眼看就要引发一场骚动⊙﹏⊙b

这是9月22日下午15时左右发生的一场事故,地点在和田市区的一条繁华的街道上。

LZ,对,就是LZ,还没来得及稳定住自己的情绪,甚至连相机都没掏出来,就听着自己的心跳下车了。

说点儿什么呢?一向言语诙谐的LZ也不知道该向对方说什么好了。

看着两个巴郎子面带怒容地站了起来,LZ心里有点犯嘀咕,与此同时,围上来的人们的表情也是难以琢磨。

给烂公打电话?这个念头一闪即逝。烂公目前正在西南边陲某省考察工作,上爱公之才敏,虽受大任举重若轻,此刻亦不便讨扰。

“你的车(+﹏+)~”,LZ正要与对方理论,警察来了。

“您好,警察同志,我们的车被他们撞了”,LZ希望在第一时间把真实情况反馈给有关方面。

“要相信D,相信ZF”,这是烂公经常挂在嘴边上的心里话,LZ这次就贯彻一下吧。

“你们先协商,也可以给**打电话”,警察同志用余光瞄了两眼“事故现场”后给出了指示。

我擦,LZ这时想起了“南京大萝卜”和“欧·辣油”两位玉友的口头语(具体是哪位经常说的,当时也想不起来了,反正他俩总像磁铁一样粘在一起~)。

我擦,警察不是交通警,警察的外延大于交通警,LZ把“属种关系”忘记了。

“喂,伙计,怎么开的车”,受伤的巴郎子说话了,LZ停止了无关紧要的联想。

还好,尽管对方的语气不算友善,似乎情绪波动不大。

“你们如何如何如,我们如何如何…”,LZ想就事论事,细细剖析。

“你看”,对方边说边捋起裤腿,向LZ展示刚刚遭受的创伤。

还好,应该没骨折,只是碰破了几块皮,流了一点血,皮下有些淤青,伤处局限于腰部和腿部,还有足部。

衣服也被撕破了,当然这不算事,LZ丝毫没有在意。

“XXKUI(XX元)”,LZ向对方伸出了右手,期待着对方右手的迎合。

“乃恰普拉(多少钱)?”,在LZ看来,对方显然不满意LZ提出的数额。

“欧拉欧拉”,双方在周围的喧闹声中“巴嘎巴嘎”地说了半天。

LZ按:维语中的“巴嘎巴嘎”,是指“无意义”,这里表示双方说的都是“无意义的话”。

这时周围的人争相劝架,一个人跟LZ这边说多给一些,另一个人跟对方说少要一些。LZ表示“不是钱的问题”,要“讲理”,对方也表示“不是钱的问题”,也要“讲理”。

关于“讲理”的过程,是相当“巴嘎巴嘎”的,还是按下不表,直接给出结果吧。

“XXXKUI”,这是最后的出价,出价时再次向对方伸出了橄榄枝——LZ的右手

对方中的一个巴郎子忽然坐在了地上,专注地看腿上的伤口。

嫌少?LZ正欲……

这时,一位“调停人”伸手把钱接了过来,转而递给坐在地上的巴郎子。地上的巴郎子还要说些什么,另一个巴郎子妥协了~

这次的“事故”算是解决了,互相之间没有留电话,围观者也都各自散去。

LZ回到住处后,梳理思路,将这段小插曲简单汇总,向玉友们作一汇报~

结语

通过这次“事故”,LZ对维族人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如下:

1、维族人的身体比较“皮实”,对轻微的皮外伤不太在意,一般不会故意描重“伤情”。
2、维族人的想法比较“稚嫩”,对简单的问题不愿意复杂化处理,一般不会有意“扩大化”,更不会诬赖他人。
3、维族人的性格比较“率真”,对显而易见的事情不喜欢装傻充愣,不喜欢拐弯抹角,一般都会直奔主题。
4、维族人也很喜欢围观和看热闹,但几乎没有“挑事”的,一般都是进行善意的劝解,具备强烈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以上的“认识”,不包括某些涉及“敏感的”特殊情况下的事例,也不包括少数不良品行人的言行。换言之,可以当作是一己之见,仅供参考!